- N +

缢蛏前端后端(缢蛏前后判定)

缢蛏前端后端(缢蛏前后判定)原标题:缢蛏前端后端(缢蛏前后判定)

导读:

蛏壳原形态1、壳顶不突出,形似竹筒,前端和后端开口。壳缘呈截形,前缘倾斜,后端圆润,背腹缘直或腹缘中部微凹。外韧带黄褐色,壳面光滑,壳皮为黄褐色。生长线细密,从前缘开始平行于...

蛏壳原形态

1、壳顶不突出,形似竹筒,前端和后端开口。壳缘呈截形,前缘倾斜,后端圆润,背腹缘直或腹缘中部微凹。外韧带黄褐色,壳面光滑,壳皮为黄褐色。生长线细密,从前缘开始平行于腹缘,靠近背缘处呈下垂弧形。足部细长,呈柱状。

2、【原形态】 一般壳长40-85mm,高约为长的1/3,宽为长的1/5-1/4。壳顶略靠背缘前端,约壳长的1/3处。背腹缘近平行,前后端稍圆,两壳关闭时前端开口。于壳顶稍后有棕黑色的纺锤状韧带,短而突出。自壳顶起斜向腹缘的中央部有一条凹沟,故名缢蛏

3、形态特征 竹蛏贝壳长,质薄脆,两片合抱成竹筒状;壳表面光滑,无放射肋,被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生长线明显;足部肌肉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粗,具环节;末端有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黑色和白色条纹。

4、蛏用水管呼吸。形态特征:贝壳长方形而两端纯圆,长约4~5厘米,壳顶靠近前方。生长线显著,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贝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栖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的软泥沙中。以足掘穴栖居,深达10~20厘米,足部朝下,涨潮时。

5、竹蛏科竹蛏属动物软体动物。缢蛏一般是指蛏子,为海产贝类,是一种竹蛏科竹蛏属动物。蛏子贝壳为长方形而两端纯圆,长约4~5厘米,壳顶靠近前方,生长线显著,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

缢蛏的形态结构

1、缢蛏的形态特点与结构主要以下几部分组成: 贝壳: 缢蛏的贝壳脆而薄,形状呈长圆柱形。 前后端均开口,后端比前端的开口较大。 贝壳前缘稍圆,后缘略呈截形,颜色通常为蛋黄色,内部为白色。 足: 缢蛏具有斧足,这种足大而活跃能够在洞穴中迅速上下移动。 受惊时,缢蛏能迅速缩入洞内,利用斧足实现快速逃避。

缢蛏前端后端(缢蛏前后判定)

2、缢蛏由贝壳、足、水管、外套膜4部分组成。贝壳脆而薄,呈长圆柱形,前后端均开口,后端比前端的开口较大,前缘稍圆,后缘略呈截形。缢蛏的鳃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左右各两瓣,较狭长,位于外套腔中,基部系于内脏块两侧和围心腔腹部两侧,横切面呈“W”形。缢蛏一般指蛏。蛏子为海产贝类。软体动物。

3、缢蛏的形态结构如下:缢蛏是一种双壳贝类,它的外部形态呈现出贝壳长而窄的特点。缢蛏的贝壳长度通常是其宽度的两倍以上,且呈现出淡黄或淡褐色。在贝壳的内部,有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将贝壳的内表面分为两个独立的腔室,分别为前腔和后腔。

4、- **外形特征**:蛏子具有长条形的壳,两端圆润,整体形态类似于长方形,但更为细长。壳的表面通常呈现黄绿或黄褐色,质地薄而脆。蛏子的壳长度一般在8厘米左右,其中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市场上常见的一种,个头相对较小且短,壳薄而肉多,肉质软嫩。

5、缢蛏的贝壳形状独特,呈长圆柱形,壳体薄而脆弱,半透明,长度通常在40-85毫米,高度约为长度的1/3,宽度则为长度的1/5-1/4。壳顶位于壳的前端三分之一处,靠近背缘。背腹缘近平行,前端和后端稍圆,壳口在两壳闭合时可见。

6、一)形态构造 缢蛏具有独特的形态构造,其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足部和壳部。头部内有触角,用于感知环境,躯干部含有消化道,用于食物消化,足部能够移动,而壳部则是缢蛏的外壳,由碳酸钙构成,具有保护作用。(二)生活习性 缢蛏是一种海洋底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沙泥质底质上。

交流这一年(6):抓蝗虫,解剖缢蛏

在一年的学习交流中,第六个主题是关于捕捉蝗虫和解剖缢蛏。首先,学习的态度必须认真严谨。在之前的学校,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因此通常使用模型进行教学。但现在,有了专业的实验员跟进,并且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我们可以直接购买真实的蝗虫和缢蛏进行解剖实验。

解剖缢蛏:缢蛏属于软体动物,其特征是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此被称为双壳类动物。打开贝壳,我们可以看到缢蛏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一般的肉质膜,这就是外套膜。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了坚硬的贝壳。缢蛏身体的前端拥有一对强有力的足,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

缢蛏身体的前端是它强有力的足,它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缢蛏身体的后端,我们可以看见两个相邻的圆管,这是它的入水管和出水管。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缢蛏可以摄取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图中所指的部位是缢蛏的腮,它是缢蛏气体交换的器官。

这两个小孔就是螠蛏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螠蛏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5倍~3倍。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缢蛏的入水管在前端还是后端

缢蛏的水管有二个,靠近背侧者为出水管,又是泄殖出口,靠近腹侧者为进水管,是海水进入体内的通道.进水管比出水管粗而长。缢蛏生活于河口或有少量淡水注入的内湾,靠足部挖掘,穴居于潮间带的软泥或泥沙滩内,前端向下,后端朝上。每个蛏体有一个固定的垂直洞穴,穴上有2个小孔,为出、入水管伸出处。

位置不同、长度不同。出水管位于缢蛏的背侧,靠近泄殖口,是缢蛏排泄废物的出口。入水管位于缢蛏的腹侧,靠近头部,是缢蛏从海水中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入口。缢蛏出水管入水管相比进水管比出水管粗而长。

缢蛏身体的前端长有一个强有力的足,它能够缓慢地移动。后端则是两个相邻的圆管,这两个圆管分别称为入水管和出水管。在水的吸入和排出过程中,缢蛏能够摄取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以此维持生命活动。缢蛏的身体结构中,外套膜不仅保护着其柔软的身体,还参与了贝壳的形成。

缢蛏的水管有二个,靠近背侧者为出水管,又是泄殖出口,靠近腹侧者为进水管,是海水进入体内的通道。进水管比出水管粗而长。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